还原秦汉社会的生活日常——读《秦汉名物丛考》
王子今先生著《秦汉名物丛考》(增订版)2023年初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本书初版于2016年,出版后赞誉良多,成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增订版的出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旧书新做,而是一本全新著作的问世。之所以如是说,一因作者对初版逐字校订,并进行了大量充实、更新,使本书更加严谨可靠;二因作者在原有46篇文章的基础上,新增26篇,使考据对象和内容更加广泛丰富;三因作者新增插图200多幅,使读者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感受历史,弥补了初版无插图的遗憾。
名物,即“名号物色”,概而言之,就是事物的名称、起源和流变等,名物研究是探究诸多历史文化现象的基础。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讲,“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描述了古人由小学至经学再至史学的治学路径。《秦汉名物丛考》形式上是一本小学之作,内容上实为史学之作,全书既有训诂考据,又有考古探微,还兼史学研究,为普通读者、文史学人,乃至专家学者提供了一部严谨而又生动的秦汉物质文化史。
首先,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了解秦汉社会的生活百科。《秦汉名物丛考》内容宏富,研究对象包含了衣、食、住、行、用、儿童玩具、军事装备、鸟兽昆虫等,堪称秦汉社会日常生活小百科;在阅读过程中,普通读者也能体验出作者抽丝剥茧、考证推理的别样趣味。举“人鱼膏”一篇为例。传说秦始皇陵地宫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所谓“人鱼膏”究竟是什么呢? 刘向说是“人膏”,即人体脂肪,并为后世很多学者所采信——作者在此处列举了十几种史料来说明采信此说的学者颇多;但同时又有很多学者对“人膏”之说予以澄清,认为“秦虽虐,未必用人膏”,如张懋修、王先谦、沈家本等;李时珍等人又指出,所谓“人膏”,其实就是“鱼膏”。作者历数前人观点后,又结合秦始皇陵地宫设计所反映的海洋意识、“人鱼”“出东海中”、其他用鱼类脂肪做燃料的史料记载,以及魏殷臣《鲸鱼灯赋》等文学作品,考证出秦始皇陵的“人鱼膏”可能就是鲸鱼脂肪。
其次,对于文史学人而言,这是一部读懂秦汉史籍的名物辞典。秦汉史籍多处说到“复道”,但历史文献中对于宫廷复道具体情况的记载却并不多。本书将历史文献中的片断记载,与汉画像石、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陶楼、甘肃敦煌壁画、马王堆帛书《驻军图》等文物资料相结合,考察了复道的形式、规模,以及在军事防御中的作用等。如此,方能更好地理解刘邦在复道中可以居高临下窥见诸将偶语(《史记·留侯世家》:“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 坐沙中语。”)明白何以控制“复道”,是发起宫廷政变的重要措施(《后汉书 · 窦武传》:王甫与郑飒“共劫太后,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本书的考证对象,更多的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如“手巾”。作者引用史料,说明秦汉时期的手巾,除了用于“掩口”“拭面”“绞杀人”,还用于游艺活动,魏文帝曹丕就尤为擅长此类游戏。其他诸如秦汉时期普通百姓吃的酱有哪些种,喝的酒分多少类,曹操是否也傅粉,秦汉儿童都有哪些玩具,等等,既有助于读者了解秦汉日常生活,又有助于秦汉小说创作者在其写作过程参考,借以还原日常细节。因此,对于历史小说作家而言,这更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难怪作家马伯庸如此评价本书:“它涵盖范围很广泛,从蔬菜到美酒,从连弩到浮桥,每一类都针对几种特定名物进行解释。更难得是,它不只是简单的名物罗列和解释,还有详尽考证。每一个条目,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考据小文,包括征引文献与推理过程,这比单纯解释更有价值。我可以顺藤摸瓜,从文献里挖掘出更多想了解的资料。”
再次,对于专业学者而言,这是一部推动秦汉研究的探微之作。围绕曹操高陵石牌文字“黄豆二斗”,曾经产生了质疑“曹操墓”造假的风波。质疑者说这是“唐朝的黄豆玩时空穿越,埋进了曹操墓”,认为“‘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出现,之前用的全都是菽、大豆之语,无论经史子集、简帛金石,还是专业农学著作如汉《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都是如此”。本书作者认为,证有易,证无难,在历史考证中不应过于广泛地使用“默证”(Argu-ment from silence,即因为某书或现存的某时代之书没有某史学之称述,就断定某时代没有此物或此观念)。在书中,作者除了指出有明确东汉“熹平二年”纪年的《张叔敬镇墓文》中就有“黄豆瓜子,死人持给地下赋”文字外,还广泛引用河西汉简、《齐民要术》、长沙走马楼竹简等资料,详细考证了豆、黄豆、大豆的栽培史。此外,本书纠正前人观点并将研究向前推动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陶质士兵俑有额上束红色带状织物的实例,发掘者解释为“陌额”,作者通过研究指出,这种装束应该是“赤帻”。再如,山西晋城泽州县山河镇拴驴泉石刻中有“作遍桥阁”语句,整理者认为“‘作遍’即遍作,指在工程路段内 凡 须 修 造 桥阁之 处 无 一 遗漏”。作者详细考察了拓片后,提出,“作遍桥阁”应为“作徧桥阁”,“徧”应即后世习称之“碥”,也是一种道路形式。
总之,《秦汉名物丛考》(增订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生动严谨的语言、以贯通缜密的探究,从不同的维度为读者还原了秦汉社会的生活日常,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一个独特而生动的视角。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