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文学写作教育

来源:《文艺报》 作者:康春华 时间:2020-07-20 【字体:

今年,作家莫言将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第一个全日制文学创作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下招收创造性写作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回首往事,美国“创意写作”模式进入中国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也衍生出更本土化的“创造性写作”“文学创作与研究”等作为学科建制的高校专业。可以说,“作家能否被培养”这个命题借由驻校作家制、创作型研究生培养、写作班坊模式等一系列探索性实践,成为了不再受到公众广泛质疑的存在,也成为业内讨论作家培养的重要模式。正如王安忆所说,写作需要天分,但故事、情节和文字,这些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是可以教授的。但能培养的前提,还是在于被培养的写作者有志于文学创作,而且于文学有自己的领悟和探索。

无论是从应届学生中挑选、培养有资质的青年作家,让中国文学在一代代年轻人中传承有序,还是让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家再到高校回炉重造以提升写作的视野与境界,当代中国文学教育发展到当下,一个双肩挑的重要命题或隐或显地凸显出来:普及博雅教育所需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培养能与时代精神契合的优秀作家、写作者。前者是夯实人才教育大厦的基础,后者则在于培养中国文学的光明未来。

回归经典与重视热点

文学教育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延展性的概念。在钱理群、陈平原、陈思和这代学者看来,大学的文学教育包含了博雅通识教育、培养作家的写作教育,还有作为学科的现当代文学专业教育本身,文学教育是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三者重叠的核心所在。正因如此,无论是重视热点前沿的写作与研究,还是倡导回归经典作品之中获得灵感养分,都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面向。北师大教授张柠认为,文学教育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对中外经典作家及其作品的研读,要养成扎实、细致、深刻的学术研究功夫。“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进可以研究文化热点现象,退具有研究经典学术问题的能力。既能够深入文学文本内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社会文化现象也有批评分析的能力。”

与此不同,北大教授邵燕君赞赏的是带有新颖性、挑战性和创新色彩的写作和研究,而且最好能看到个人的生命经验和蓬勃激情的灌注。“一些毕业论文四平八稳,就跟人家割了好几遍麦子以后,你还在人家后面捡麦穗儿。”她举例说。具体到网络文学研究领域,作为与社会发展高速同步的类型文学,不断显示出新的特征与趋势,也存在着尚待突破的研究空白。“今年有一篇是研究‘女性向’网络文学空间的兴起与建构,前两年有的研究言情小说的话语政治,网络虚拟空间的亲密关系等等。这些论文把带有成长经历、生命经验和文学教育所培养的理论阐释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展现了出来,不仅具有史料整理、理论建构等价值,还有写作者本身的温度、记忆与经验,值得点赞。”据邵燕君介绍,北大创意写作教育,是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注重培养适合相关领域社会需求的“写作者”,走个性化培养的道路。在她看来,总体而言,北大的文学教育强调创作与研究相结合,重视新锐文学现象、思潮的把握和跨文化现象的观察,不断促进学生关注新领域与新问题。

上海大学文学院谭旭东教授对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开设情况和分布做了研究。研究显示,部分高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设立文学创作、创意写作、文学创作与研究等方向招收研究生,代表性的有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和上海大学;也有在影视艺术、戏剧影视或广播电视的二级学科下设立创意写作方向,比如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还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的本科班,截至目前,全国有200多家高校开设了创意写作本科课程,创意写作在10年间的快速发展证明,这项教育能够充分与中国国情和当下时代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文学课程体系依然是以试点形式逐步推进的,并未成为被普遍采用的培养方案。南京大学文学院吴俊教授认为,该校在学位设置、专业课程开设等方面并没有刻意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文学教育以经典作家作品为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以宽口径的方式培养更适合社会不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来看,经典作家作品依然是主要方向,以此训练学生对学术问题的把握能力。但也有不少关注文学现场热点问题的研究,比如讨论‘东北文艺复兴’、研究饭圈亚文化现象等。在选题上兼顾经典型和前沿性两个维度,同时还有学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吴俊谈到近些年不同高校的文学写作教育主张走向了不同的分野。与北师大、人大不同,南京大学的文学教育依然保持综合性的中间道路,注重全方位、综合型人才的复合培养。

专业素质与综合培养

追求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互相促进、注重发掘培养年轻人才,是清华大学在文学写作教育方面的两大特征。清华大学中文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文学创作相关课程,比如西渡的诗歌鉴赏与写作、格非的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飞氘的科幻文学创作等。但清华大学并未设立创意写作的专门学位。“2017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是个校级虚体中心,依托人文学院,紧密服务于整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教师们利用这个平台为全校师生做一些文学写作教育的普及工作,比如为全体在校学生提供作品指导与修改建议、举办朱自清文学奖等。”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贾立元介绍到。清华的青年作家工作坊至今已经开办两届,分别在2018年、2019年邀请若干名青年小说家和诗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内部讨论和交流研讨,为青年作家提供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创作支持和引导。

与上述“小而美”的写作工作坊有所不同,2014年成立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规模庞大,迄今为止已有贾平凹、余华、严歌苓等13位知名作家驻校,也培养出了4届文学创作方向的研究生。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张清华认为,作家的气息相互聚在一起,会生发出超越个体的力量,最终生成一种特殊的场域、氛围和精神。他认为国际写作中心承担的是文学交流的复合型功能,既有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碰撞,也有国内重要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写作交流,而驻校作家以给青年作家授课、对谈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给予他们文学上的指引,助推青年作家成长。5年过去,国际写作中心已然成为青年作家的孵化阵地,也是北京高校之间重要的文学交流平台。

“目前来看,我们培养创作型学生的初衷是达到了,他们中大多数从事与文学有关的工作,还有一批青年作家崭露头角。”张清华说。创作型硕士究竟怎么培养?在他看来必须是“始终围绕写作本身的问题进行思考、写作和研究。不要把对象知识化,而要作为创作诗学的问题来探讨。通俗地讲就是研究‘怎么写’,而不必管‘写什么’、‘写得如何’,唯有这样,才能彰显培养创作型人才的理念和愿景”。

2019年是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10周年。复旦大学作为国内率先设立“创意写作”试点的高校,从这里走出了张怡微、甫跃辉、余静如、王侃瑜等一批青年作家,其经验也值得后来者研究。王宏图教授是这个专业最初对外招生的5位导师之一,他认为复旦创意写作的特色在于在实践中培养全方位的写作能力。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主要以研讨班和工作坊两种形式授课,以写作个案分析为重点,在丰富的人文史和艺术史背景下展开教学,防止过度理念化和抽象化;再结合“坐下来”“走出去”“请进来”的多样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审美品格、文化意识和创作水准。可以说,就写作教育而言,复旦大学注重语言技巧训练、结构上的布局谋篇、意蕴的设定、风格的选择等,同时外在氛围的加持不可或缺:文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坊环境的互动激励,作家、批评家、出版者共在的文学场域。经由十年的教学培养实践,王宏图认为,首先能培养出高水准的作家、写作者,第二是培养出熟练的、有资质的写作者,或者有鉴赏能力的文学爱好者,这是复旦创意写作模式人才培养的实际结果。

文学理想与现实关怀

任何一种教育都必然是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文学教育亦不例外。文学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它既是事关“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启蒙,也是教人如何以某种总体性面对社会、面对时代的教育。当前文学在如何关注脚下的大地与时代生活方面,发展依然是不充分的,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剧烈的城乡变革,现代生活经验的快速变迁,文学如何捕捉这些经验,同时创造出与时代生活匹配的作品?这是都是横亘在文学教育从业者面前的难题。例如,面对传统的人文精神遭受到来自5G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挑战,北师大教授张莉认为,互联网技术时代更要坚持文学教育与人文传统的重要性。“在越来越钝化的感官世界中,阅读将人身上沉睡的部分唤醒,终极意义上的文学教育,让人更丰富而不是更狭窄地理解人和世界。”

既要兼顾文学理想,又要拥有现实视野,文学写作的教育才能行稳致远。人大文学院教授杨庆祥主张要密切保持对时代的关注和言说能力。在人大文学院的联合课堂中,他主持了40余场读书会,既讨论新锐先锋的小说,也研读诗歌、科幻、非虚构等多种文本,既关注主流视野中的文学问题,也关注社会的某种边缘性症候,从拼贴的碎片中提炼出形而上的时代思潮。“联合课堂的主要目的是打破高校课堂与文学现场之间的壁垒,让学生们接触鲜活丰富的文学现场。事实证明互动是非常有效的,作家们很愿意到这个课堂上来交流。”

目前,联合课堂在首都高校文学圈拥有了知名度,在这里,作家与学生、批评家既有诚恳的讨论,也有争辩的机锋,这个半课堂半沙龙性质的读书会,某种意义上延续了80年代以来的文学沙龙传统,同时又以活泼生动的课堂形式,为高校的文学教育增添一抹亮色。杨庆祥也表示,人大近些年形成的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面向全校、全院学生开设文学课程,也创办作家班培养体系,为当代文坛许多青年写作者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们创造性写作作家班招收的是有写作经验和写作实绩的青年作家,是要看到作家自身风格特征与写作野心的,比如张楚、双雪涛、孙频、蒋方舟等”。具有独特风格的人大文学教育依然在继续推进,从作家研究生班到培养创造性写作的文学博士,将继续显示多元、广博的传统。

文学教育并不比任何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培养简单,它是深刻、复杂的集合体,既联通每个个体人生,又与广阔时代的毛细血管紧紧相连。无论是培养专业作家,还是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自我、社会和世界的关系,都是文学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实践证明,当前高校的文学教育正在以不断与时俱进的方式,不断推动年轻人形成独立健全的内在精神,良好的审美品位,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文学教育 创意写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