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时代——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创作传播的启示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超 时间:2018-06-21 【字体:

“我们一起奋进接力,让我们一起播种希望耕耘土地。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看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人,对电影主题曲《新的天地》的旋律一定不陌生。随着影片的热映,音乐的旋律在越来越多人耳畔萦绕。“燃爆了!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有网友这样评价这首歌。配上电影绚丽壮美的画面,歌曲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首歌曲也是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之一。

中国梦是音乐创作的时代主题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诸多文艺形式中,音乐在感染力和传播力方面,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早在五四运动之际,蔡元培先生就提出:“音乐为一种助文化之利器。”

每个时代都有让人难忘的旋律和歌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都不乏引领时代潮流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爱我中华》《春天的故事》等。“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新的时代需要传唱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歌曲,新的时代更呼唤反映时代主题的新歌曲。只有唱出时代主题的音乐,才有可能成为时代之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实现中国梦成为时代的主题。广大音乐工作者保持群众立场,自觉主动写人民生活、唱人间欢乐,把中国梦作为创作主题,把千千万万普通人追梦圆梦的思想情感转化为一个个生动乐段,让奋进中的人民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心声。

从2013年至今,中宣部等开展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广活动,已经走过5年,共遴选推介了130余首优秀音乐作品。这些歌曲,不仅唱响在各种文艺晚会的舞台上,唱响在为边远山区送欢乐的文艺志愿者口中,还成为了人们的手机铃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曲目,深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也包括对音乐审美的需要。

在世界音乐宝库中,不乏温润人们心灵的优秀音乐作品。冼星海1939年创作的《二月里来》,让听者仿佛可以嗅到解放区泥土的芳香和新鲜的空气。印尼的克桑1940年创作的《梭罗河》,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国外的印尼侨民听闻此歌,常起思乡之情。

抗战期间,冼星海提出“必须加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成为老百姓的东西”,走音乐民族化之路。他认为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发扬民族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形式是必要的,尤其是他们的乐理及前进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发扬本国的民族形式”。

近些年,中国的音乐市场发展迅速,引人注目。无论是模仿外来综艺的《中国好声音》,还是自主研发的《中国好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音乐研究机构方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先后成立了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为中国乐派音乐的发展注入强大支撑力。

为弘扬时代精神注入活力

音乐只有与人民同在,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焕发蓬勃的生机。人民群众是艺术的欣赏者与评判者,只有将音乐之美与人民满意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时代经典。毋庸讳言,受到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影响,人们的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一部音乐作品要想在传播上达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效果,已经不那么容易。音乐市场要逐步培育,听众也需要引导,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和艺术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人民群众接受起来也有一个逐步熟悉与喜爱的过程。

多样的新媒体方式也为主旋律歌曲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5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的传播就受益于此。5年来,130多首歌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定时循环播放或点击播放,让人们逐渐熟悉起来。通过《光明日报》等纸媒开辟专栏,介绍歌曲背后创作的故事,让人们对这些歌曲有了更为立体而深入的认识。各地文化馆和各种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让中国梦歌曲落地生根。5批中国梦歌曲历时5年持续传播,为弘扬时代精神不断注入新活力。

音乐不仅关乎审美,还关乎价值观的塑造与角逐。尤其在当今世界,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文艺作品强势输出他们的价值观,试图影响其他国家的青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采用先进的音乐表现技法、制作手段,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被青年一代接受并喜爱的作品,更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音乐学者黄敏学认为,18世纪的欧洲,曾掀起过一场“中国文化热”,中国音乐也顺势走出国门,被西方作曲家融入创作之中。从表面上看,中国音乐元素似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与认同,甚至为西方晚期浪漫主义、印象派乃至现代派音乐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容忽视的是,西方音乐家用中国音乐元素传达的却是“欧洲梦”“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对中国音乐也仅是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在新的时代,中国音乐应从创作内容、数字化转型、投融资、传播推广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的转型,这也是新的时代所赋予音乐中国梦的精神内涵。

歌曲要讲好中国故事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中国梦歌曲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与表达上,中国梦歌曲要注意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的辩证关系,以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传达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如《我的要求不算高》《小梦想大梦想》,以民谣等形式,融入RAP等现代音乐元素,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通俗易懂地揭示出民族复兴与个人价值实现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首批“中国梦”主题创作歌曲主要着眼于对中国梦的宏观阐释,那么从第二批开始,歌曲逐渐以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既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企盼,也从现实生活各方面抒发了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壮志豪情。

新的曲式风格,新的表达方式,让主旋律音乐增添了更多的亲和力和互动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不忘初心》让人们重温革命先辈用理想信念丈量的伟大远征。“你的鲜血告诉我,过去的牺牲,正是为了今天的时代。”《假如今天你还在》让和平年代的人们对为新中国成立抛洒热血的烈士心存敬意。《坐上高铁去北京》以鲜明的摇滚风格,传达出老百姓对国家富强的自豪,“眺望我的锦绣前程,坐上了高铁去北京,去圆我的中国梦”。《强军战歌》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彰显人民军队“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的优良传统。《我梦最美》抒发出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追梦情怀,“神州圆梦,好梦共追”。《少年中国梦》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更以“少年的梦融进中国梦,中国梦也有我们的力量”,唱出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的远大志向。

中国梦歌曲顺应时代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歌中。《美丽中国》《最美是你》《担当之歌》《孝和中国》《六尺巷》《中华好家风》《父子》《搭把手》《老百姓的爱》等歌曲,就是对“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化阐释与解读。《海峡月光曲》则艺术性地表达出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企盼——“美丽的梦想伴月圆”。

在新时代,中国梦歌曲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还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传播与输出,从顶层设计、民族文化品牌等角度展开对中国音乐海外传播的研究。如今,《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歌曲不仅在世界华人圈引发很大共鸣,许多外国朋友也被这些歌曲所感染。在美国、法国等国家“生活二十年不知道为何活着”的外籍歌手金小鱼,以一曲《感谢你中国》传达出中国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青少年思想观念与人生价值的重塑,“因为你千万个小感动,让我明白了永恒”,正是对中国梦歌曲走向世界的完美诠释。

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中国梦歌曲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梦歌曲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传之久远。同时,我们也要发展巩固音乐本土市场,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走民族化道路,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也是发挥文艺作品引领风尚、温润心灵作用的必由之路。

音乐 中国梦 歌词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
Baidu
map